快消品,快速消费品行业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要闻
新起点 新常态 新思维 益生菌产业引领中国食业健康转型
时间:2016-06-01 阅读: 来自:

  我国益生菌类产品创新与发展速度远超全球

  新起点 新常态 新思维

  益生菌产业引领中国食业健康转型

  第十一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河北石家庄举办

  全球益生菌产业年均增速逾20%;2014年在全球创造产值288亿美元,预测2016年将增长至420亿美元——这便是拥有“营养与健康”双重基因的益生菌产业。相比全球而言,中国的益生菌产业比重小,但潜力大。中国消费者对营养与健康的日渐关注及对益生菌功能作用认知的逐渐普及,无疑为益生菌产业在中国的扎根与成长提供了沃土。5月25—27日,第十一届乳酸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办。此次以“乳酸菌健康及产业化”为主题的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益生菌产业的知名专家与企业界代表共同参与。

  与会专家提醒,中国益生菌产业的科技支撑体系已逐步形成,众多乳制品生产企业也将乳酸菌饮料等相关产品作为产品线重点。然而,真正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发酵剂、益生菌制剂及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市场化,缩短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依然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壮大,其发酵剂95%-99%依靠进口的局面,将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历史。”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预判。

  数字显实力

  为10年前的12.6倍

  2015年乳酸菌类饮品总产值达79.5亿元

  2015年,中国638家规模以上乳企,产量2782.5万吨,同比增长4.6%。其中,液体奶产量2521万吨,同比增长4.72%,而奶粉则下降4.5%。这一数字与中国食品工业4.8%的增速接近,但仍处于低位徘徊期。而另一组数字则显示了行业的亮点:2015年,我国乳制品的行业利税总额363.7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利润总额241.7亿元,同比增长7.68%,它表明全行业的整体效益在稳步恢复中。而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占液体奶20%的中国酸奶,尤其是益生菌类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始终维持在15%-18%以上的增速。“与全球益生菌产品5%的平均增速相比,中国的发展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发展空间广,因此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孟素荷预测。

  据初步统计,2015年仅乳酸菌类饮品总产值达79.5亿元,与2006年的6.3亿元相比,为十年前的12.6倍。孟素荷分析我国益生菌产业近年来稳健发展得益于其发展道路选择的正确。在我国,液体乳、乳粉与乳酸菌饮品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其中,液体乳和乳粉在前期发展的重点是市场在前,占有率唯大。如以往的在液体奶中加香精。正因为走过了这一段欲速则不达的弯路,才导致今天的信任危机。与此相比,益生菌产业则在养乐多、达能、三元、伊利等优秀企业的引领下,持续多年以消费者教育为先,使公众对活性乳酸菌的功能有了理性认知。同时,标准与科技相伴。比如光明集团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的莫斯利安灭活菌类酸乳产品,破解了难度最大的冷链物流和延长了货架期,成为诸多乳企在困境中突围的样板。孟素荷也谈到,我国科技界的许多专家在兴奋中又有隐忧。历经挫折的中国乳企,不应只顾眼前市场的拼杀,更应深谋远虑,培育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品牌。“中国益生菌产业是一个适应百姓健康需求的年轻产业,它应有经得起科学验证的健康内涵,更要走健康的运行方式。”

  专家亮观点

  益生菌产品向“多元化差异化高端化”迈进

  明确“活菌为优,灭活菌类产品有益”的科技共识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陈卫教授用“新起点、新常态、新思维”三个关键词概括了益生菌行业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在益生菌领域研发多年的陈卫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益生菌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食品安全法使得国内食品工业监管环境更趋规范,为包括乳酸菌在内的整个食品产业营造了良性、健康的生态环境。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加速与供给侧改革深化,消费者对营养和健康的诉求已经成为市场大势所趋。若顺势而为,益生菌行业将有望成为引领中国食品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大潮的重点突破口。

    陈卫指出,在市场层面,当前我国乳酸菌产品正在突破以发酵酸奶及乳酸菌饮料为主体的格局,向多元化、差异化和高端化迈进。其一,在传统乳酸菌“三驾马车”的发酵乳、奶粉和泡菜领域,产品结构日趋多样化;其二,在菌粉、糖果、奶酪、巧克力、冰激凌、乳酸菌固体饮料等新兴领域,各类明星产品层出不穷,并不断向药品、保健品、功能性产品和添加剂等领域延伸;其三,传统的东方发酵食品在现代食品科技的助力下加速迈向产业化,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健康、安全、美味的选择。这将对未来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陈卫特别指出,要构建益生菌产业发展的“新思维”。首先,在科研领域,需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围绕“益生菌+”战略,构筑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端平台,实现人才创新、产品创新与产业模式创新。这需要政府、企业、学界以及社会各方,从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着手,围绕营养与健康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市场特色、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创新发展之路。其次是在市场培育方面,“新思维”意味着每一位从业者都应当围绕消费者需求,做好市场培育工作。同时,“新思维”还意味着,全行业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推动各个细分领域的定向研发与应用,特别是对自有益生菌菌株专利的掌控。

    陈卫教授的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与会专家的认同。有专家指出,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资源库,筛选和开发适合我国乳酸菌发酵饮料业发展的益生菌菌种、发酵剂和益生菌制剂,对于我国益生菌产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为了迎合这一发展需求,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密切协作是重中之重。

    孟素荷从科技界的角度谈了对益生菌产业发展的独到见解。一是敬畏市场和消费者。在行业中,要明确“活菌为优,灭活菌类产品有益”的科技共识和导向,鼓励和支持企业满足不同消费者健康需求的产品创新。益生菌类产品生产企业要扎紧规范的“篱笆”,说真话。二是要尊重科学,夯实产品的科学基础。作为食品行业中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之一,益生菌类产品涉及食品、微生物、营养与生命科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科技含量,而非市场推广。建议企业在创新时,尽早启动对自身产品的健康与安全研究,同时适时跟进新品的标准建设。三是国产发酵剂的筛选和菌种培育应尽早形成产业化。近年来,中国乳品的领军企业,像蒙牛、三元,在国产发酵剂的筛选中有了重大进展,形成产业化“只差最后几公里”;而在自有菌种的培育中,我国相关专家踏遍沙漠、草原,直到西藏,去发现和培育国产自有菌株。

  科技新走向

  母婴肠道菌群的特征及演变成热点

  未来将着重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等方面

  前沿科技研究的走向是益生菌产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陈卫教授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益生菌与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热点及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他指出,母婴肠道菌群的特征及演变、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以及肠道菌群与病症的关联是目前研究热点。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肠道菌群的“好”与“坏”评价缺乏评价标准;益生菌干预肠道菌群缺乏理论;肠道菌群宏基因组研究手段受到局限等。陈卫表示,要理清研究思路,借鉴先进经验,深入基础研究,这有利于我国益生菌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研究将着重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体外富集、和分离培养肠道菌群等方面。

    

  爱尔兰农业与食品开发部首席研究官Catherine Stanton围绕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及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研究成果。Catherine Stanton介绍,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不仅影响代谢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其代谢物质如具有致癌性,还可能引起基因的突变,致癌性加大。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教授围绕“益生菌对结肠癌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以多年的动物试验数据为基础,摸索使用益生菌来减少结肠癌的切实方法,并探究益生菌预防结肠癌发生的机制。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食品科学与生物资源系主任Michael G. Ganzle教授和与会者分享了自身对谷物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基因组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

  市场大趋势

  “益生菌+”战略启动

  低糖 菌种生产 工艺及包装创新成三大潮流

  为洞察创新趋势,驱动产业升级,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在大会期间还发布了“2015—2016年度乳酸菌行业创新产品”榜单。此次参评的产品分为乳酸菌饮料、发酵乳、菌粉及发酵剂三类,共27款产品。从中可以看出,“低糖”“工艺及包装创新”“菌种生产”已经成为近年来产品创新的趋势。

    此外,为鼓励高校学子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为行业专家及新生代力量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大会一如既往地征集国内相关的优秀学术论文摘要并汇编成册,并请行业专家挑选出口头报告与张贴报告,在会议期间,现场挑选出的优秀论文所张贴海报受到参与者的关注,展现了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的学术面貌与水平。

    同时,会议期间,在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起了“益生菌+”战略启动仪式。君乐宝公司执行总裁仲岩宣布,君乐宝将力争在3年内搭建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高端益生菌研究平台,并将持续深化与各方力量合作。

    “消费者课堂”已成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专为消费者答疑解惑的品牌活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再次与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携手,会间共同举办“消费者课堂”活动,让科学的益生菌营养与健康知识在与专家、业内人士与消费者的互动中得以更深、更广地传播。

  本报记者  王薇  刘艳芳/文  唐卫/摄  

  快评

  做食业健康转型先行者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将每年的5月29日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唤起公众对于肠道状况的关注。2015年“世界肠道健康日”的主题为“肠道微生态”,今年的主题是“饮食与肠道健康”。纵观中国市场,近年来,“益生菌有益肠道健康”的概念深入人心,行业认知度和公众美誉度迅速提升,发酵乳及乳饮料、泡菜等传统产品历久弥新,各类新型产品如雨后春笋,益生菌产品种类正趋于多元化。而市场多元化的背后彰显的正是科技的力量。这得益于我国科技界几十年如一日对益生菌功效与机理的潜心研究,并将其产业化的努力。

    益生菌产业的发展,是科技在食品工业中完美体现的一个“典范”,也是我国供给侧改革之路上的有益借鉴。由此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在与科学家的携手中,企业纷纷推出益生菌相关产品,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优势资源相继涌入,使益生菌产业呈现出更加火热的发展态势,成为食品行业健康转型的先行者。

    向“营养与健康”转型,已经成为整个食品工业的“新常态”。业界为之苦苦探索。益生菌产品作为健康食品的典型代表,无疑已成为国内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仅以乳酸菌饮料为例,2015年总产值达79.5亿元,为2006年的12.6倍。

    与会专家江南大学陈卫教授的一席话也让人看到:我国益生菌行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就必须在知识产权领域跻身国际一流水平,走出一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各方利益共赢的新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之路。王薇  

关键词: 新起点,新,起点,新常态,常态,新思维,益生,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