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被中国人误以为国货的九大品牌
刷了这么多年牙,到今天才知道,中华是外国的牌子,黑人才是国货。快来看看,究竟还有哪些是被中国人误以为国货的品牌……
美国——中华牙膏
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牙膏厂的前身中国化学工业社始建于1912年。
1922年这里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支牙膏——三星牙膏,为中国牙膏工业奠定了基础。
1967年,中国化学工业社改制为上海牙膏厂。
1954年诞生“中华”牙膏。
70年代到80年代“中华”迎来自诞生以来第一黄金时代,在质量上有了长足发展,同时推出新品,将中华推向强有力的市场地位。
1994年1月,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成立。中华品牌经营权租赁给联合利华公司。
2010年5月17日,*ST白猫发布最新公告称,因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3年亏损,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自2010年5月25日起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可以肯定的是,在1994年联合利华取得中华牙膏经营权的16年后,白猫退市的既定事实撕掉了中国牙膏市场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白猫公司无形资产评估值合计为1.39亿元。白猫股份董事长马立行事后透露,租赁给联合利华使用的“中华”牙膏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经估算为1.33亿元。截至2009年7月31日,白猫股份净资产评估值为3.09亿元。显然,经评估,“中华”的品牌价值占去了公司无形资产中的绝大部分,并占到公司净资产的四成以上。
而与此同时,白猫股份却要靠商标许可收入支撑其财务运作。据了解,国际上收购一个品牌通常的价格是其年销售额的1-3倍。2009年,联合利华的“中华”商标使用费为2829万元,占其销售额的2.5%,由此推算,“中华”牙膏的年销售额已超过11亿元人民币。而中华牙膏商标品牌价值则在11亿至33亿之间。
美国——双汇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166位。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
但不被大多人了解的是,目前双汇已是高盛的资本运作了。2006年5月,高盛击败其他投资者,共计获得双汇发展60.72%的股权(股改后稀释为51.46%),这是高盛第一个控股并购。 2008年,高盛又投资2—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购了10多家养殖厂。
看着逐渐发展起来的双汇放心肉专卖店,看着双汇不断攀高的市场占有率,很明显不是这个行业的幸事。
新加坡——金龙鱼
这个牌子几乎出现在每个中国家庭的厨房里,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是第2名福临门的8倍,但它彻头彻尾是一家外资企业,属于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一直以为购买金龙鱼油是在支持国货品牌。金龙鱼”是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著名食用油品牌。
郭兄弟集团由郭鹤年先生于1949年在马来西亚创立,已发展成为亚洲非常具多元化、非常富有魄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之一,集团成员包括太平洋航运有限公司、香格里拉酒店、嘉里建设、嘉里饮料、南华早报等等。
1990年,嘉里粮油集团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油脂生产厂——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它是中国较早大规模生产精炼油脂和小包装油脂的企业。
嘉里粮油在中国生产“金龙鱼”、“香满园”、“元宝”、“胡姬花”、“鲤鱼”、“巧厨”、“花旗”和“手标”等16个品牌的小包装食用油。其中,“金龙鱼”家喻户晓,是中国食用油的知名品牌!
法国——娃哈哈
宗庆后与达能打这场娃哈哈商标的争夺战可谓时旷日久,关于民族企业和商业信誉问题引来的讨论铺天盖地。很多人认为支持娃哈哈商标在宗庆后手里就是支持民族企业。然而却不知这样的理解将那个占有51%股份的达能置于何地?
娃哈哈与达能之争的根源在于,还是当年对娃哈哈商标的商标转让协议,达能提出将“娃哈哈”商标权转让给与其合资公司,因国家商标局不批准未果,双方改签一份商标使用合同。
合同其中一款称“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即“提交合资公司董事会考虑”是中方使用娃哈哈商标的前提。也正是这一条款,引发了达能的强行收购风波。
最新消息是法国达能集团和娃哈哈集团宣布,双方已达成友好和解方案,将终止其现有的合资关系,该方案目前尚须得到中国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达能已同意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美国——大宝
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大宝”系列化妆品1985年诞生至今,适应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已陆续形成护肤、洗发、美容修饰、香水、特殊用途共五大类100多个品种。
2007年美国强生公司旗下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交易。收购事项已获得了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为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中国日化行业可以说是整体沦陷,大宝做为在日化品这块领域的民族品牌坚持的比较久,但也在2007年再也坚持不下去。
法国——苏泊尔
中国?苏泊尔集团,是一家由炊具制造开始创业的多元发展的企业集团,公司始建于1994年8月。
十余年来,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销售额逐年上升,2006年销售收入达40亿元,比上年增长56%。
2006年8月14日,法国SEB集团与苏泊尔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以股权协议转让、定向增发和部分要约收购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苏泊尔不超过61%的股权并展开战略合作。Seb SA表示,公司成功完成了对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Supor Co.)的要约收购,目前持有苏泊尔52.74%的股权。
香港&境外公众股东——汇源
2008可口可乐意图收购汇源案曾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一片哗然,认为可口可乐有垄断之嫌。后来我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据悉,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八月一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然而汇源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呢?
汇源品牌由汇源香港上市公司拥有,而汇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达能、境外公众股东和一家美国的私人投资基金拥有。
也就是说汇源早已不是一家纯粹的民企。
美国——南孚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系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外经贸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福建省重点企业。在中国市场,南孚连续13年同行领先水平。 而南孚品牌对外宣传也用的是“民族的力量”。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其中有什么内幕呢?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Z F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Z F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
丁曦明总经理回顾时说:“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我们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谈到南孚被迫引入外资,南孚的另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激动地说:“摩根士丹利是一只狼,与它合资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2003年8月11曰,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
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
德国——白加黑
白加黑的广告当年做的是人尽皆知。
1996年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厂开发“白加黑”,销售昙花一现。
1998年销量大幅下滑。
2000年东盛集团并购启东盖天力制药厂,“白加黑”易主,当年销售额从2000万升至2.9亿。
2005年“白加黑”销量达到4个亿,成为东盛科技的最大赢利点。
2006年10月东盛科技资金危机,欲变卖“白加黑”自保,拜耳与东盛科技签订协议。
2008年7月3日双方正式交割财产,包括生产线、销售网络及销售队伍全部卖给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