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微盒等盲盒适用年龄和安全性受质疑
6月2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股价连续3日上涨,以73.95港元收盘,创近3个月新高,总市值达1036.73亿港元。6月3日,泡泡玛特股价虽有所回落,但截至收盘时仍保持千亿市值。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泡泡玛特股价连日上涨,或受“6·18”和“六一”儿童节盲盒销量增长等有关。
因儿童节期间大卖、被冠以“潮玩”之名的盲盒,产品生产执行的标准又是什么?是玩具还是模型,适用年龄又是多少?
6月2日,新京报记者浏览泡泡玛特官方天猫旗舰店和小程序,随机浏览多款盲盒发现,商品页面介绍中仅有产品外观、大小、材质等信息,并重点标明“随机发货,不支持无理由退货”等。不过,商品页面详情介绍中并未说明产品执行标准、适用年龄等信息。新京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天猫旗舰店客服某款盲盒是否适合五六岁孩子玩,该客服回答称“可以”。
6月3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分别致电泡泡玛特王府井APM店和来福士店,询问盲盒的适用年龄,两家门店工作人员均回复称3岁以上都可以。当记者询问小朋友是否有使用的注意事项,一位工作人员回答说,只需要注意盲盒比较尖锐的部分,手拿时注意即可。此外,记者还表达出“材料是否环保,能否适合小朋友玩”的质疑时,工作人员则回应称,“放心吧!我们这好多小朋友都买来玩。”
然而,记者在一款泡泡玛特盲盒的外观盒子上发现,盒子外包装上清晰写明了执行标准(GB/T26701-2011)和适用年龄等信息,并标注了警示语:包装内含小零件,请勿吞食,本产品仅限于15岁及以上人士。
网络渠道、线下门店的咨询和产品包装上关于适用年龄方面的内容相互矛盾。盲盒到底适用几岁的孩子玩?产品的执行标准GB/T26701-2011是否是玩具标准?销售火爆的网络渠道介绍中为何缺失如此关键的信息?关于这些疑问,新京报记者采访泡泡玛特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前,暂未回应。
适用年龄未清晰标注非个案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网售渠道的信息介绍中对适用年龄未清晰标注的现象并非个案。新京报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随机浏览的一些盲盒产品中,网页详情里多数未标明适用年龄和执行标准,包含“Rolife若来”“微盒”等知名IP和品牌。在与客服的交谈中,多数商家称没那么严格的限定年龄,3岁以上能有辨别度的孩子均可以玩。
“Toy City”“寻找独角兽”等天猫旗舰店所售的盲盒中,均在详情介绍里写明:“内附小零件,儿童吞下有窒息风险,切勿让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建议14岁以上的大小朋友们使用”,但仍未标明产品执行标准。
此外,记者与多家盲盒商家客服交谈中发现,关于盲盒的执行标准,大部分客服并不清楚何为执行标准。
监管部门提示“盲盒并不等于玩具”
5月3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官微发布一则《盲盒是儿童玩具吗?》视频,揭开了盲盒和玩具之间的区别。据介绍,盲盒执行的模型标准GB/T26701-2011,即《模型产品通用技术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供14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收藏、玩耍或使用的模型类产品。而玩具执行的标准是GB 6675,即《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该标准则适用于供14岁以下儿童玩耍时使用的玩具。
“盲盒不等于玩具,国家对儿童玩具有严格的要求,由于盲盒使用的模型标准对重金属、塑化剂、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均没有作出限定。”上海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在视频里建议家长们在选购盲盒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产品执行的是否为儿童玩具标准。”
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在“六一”发布消费提示称,由于消费者购买时无法直观地辨别盲盒内产品的质量,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儿童用盲盒时,除了关注商品的品牌、价格等因素外,还应注意查看适用年龄、警示说明等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盲盒包装的特殊性,容易导致消费者和生产者“信息不对称”,加之盲盒分为普通版和隐藏版,可能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导致孩子购买和使用该类产品容易“上瘾”。在购买盲盒时家长应引导孩子结合经济能力、消费需求等量力而行,不要过分沉迷、避免成瘾。